融政辦發〔2019〕45號 關于印發《雙龍溝森林生態文化旅游核心的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等2個方案的通知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辦公室文件
融政辦發〔2019〕45號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雙龍溝森林生態文化旅游核心
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等2個方案的通知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有關單位:
經自治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森林生態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融水苗族自治縣竹韻蓀香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19年5月5日
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森林生態文化旅游
核心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柳州市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提升柳州市融水縣農業現代化水平,創新建設好融水雙龍溝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以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推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不斷培育壯大生態經濟,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加快美麗廣西、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步伐,以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為目標,以引進、做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抓手,擴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集聚,推進產業提升,以原生態民族風情和融水苗族歷史文化為主線。著力培育壯大農產品技術創新、規模生產、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商貿服務“五位一體”的特色產業鏈,不斷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發展。
二、主要目標
按照“嚴格保護、科學建設、適度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AAAA級景區為建設標準,將生態科普、觀光、度假融于一體來總體開發,高起點規劃,高品質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保障體系和旅游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現代化生態型旅游景區建設步伐,積極塑造資源節約型、生態友好型精品旅游區形象。景區圍繞鄉村振興、生態搬遷、傳統村落及民俗保護,在完善景區基礎設施的同時注重吸納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通過采取易地搬遷的模式,將苗族貧困山區的苗樓和苗民整戶搬遷到景區,打造苗族文化體驗博物園——夢鳴苗寨,不僅使異地扶貧搬遷戶原有的苗樓得到科學的保護,還可以使游客在縣城就可以體驗到苗家人原汁原味的文化和農耕生活。以實景演出市場為方向,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通過改善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探索出一條適宜當地群眾發展的脫貧致富路,讓貧困戶從中受益。大力發展農業生態旅游,助推精準扶貧,帶動農旅經濟發展,集民族風情體驗、森林康養、休閑度假、生態科普教育、養身居住等活動融為一體的休閑觀光體驗區。創建融水雙龍溝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使全縣現代特色農業發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管理規范、服務優質、特色鮮明的示范區,從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三、建設原則
(一)政府引導,市場運作
示范區建設堅持機制創新原則,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宏觀指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優勢作用。同時強調市場的主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形成多方聯合推進的機制,實現示范區的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主體,多元投入
以旅游龍頭企業為依托,鼓勵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科研推廣機構等生產經營單位積極參與,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按照產業化的組織形式,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努力建成多方參與、多元投入、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農業示范區。
(三)立足優勢,突出特色
依托融水雙龍溝8000多畝原始森林的生態環境,結合我縣旅游開發的自然資源優勢,推行規?;_發、標準化服務。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載體,適度開發森林生態文化旅游。著力發展“吃、住、行、游、購、娛”等多位一體、集旅游、觀賞、休閑、體驗、養生、科普等功能于一體,加快旅游業規?;?、集約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步伐,為推進森林生態文化旅游發展積累經驗、提供樣板。
(四)科學建設,優勢發展
對核心示范區進行資源調查、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引導示范區科學有序發展。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旅游資源開發創新。與全區優勢森林旅游產業帶銜接,集中連片,推行規?;_發、標準化服務。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載體,適度開發森林生態文化旅游,發揮平南縣旅游產業聚集效應,全面推行全域旅游。
(五)保護生態,持續發展
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區域發展,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觀為指導,堅持開發與保護有機統一,高效與生態有機統一,經濟、社會與環境有機統一,科學構建產業體系和空間布局,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保護型、科普宣教型的現代森林生態旅游發展方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促進全域旅游建設,維護示范區生態安全。
四、主要建設內容
廣西融水雙龍溝森林生態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區核心區位于融水鎮新國村古選屯,核心區連片面積約8000多畝、拓展區為融水鎮、輻射區為整個融水縣。核心區現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科學編制規劃:
聘請區內一流團隊編制規劃并通過自治區專家組評審,規劃內容符合《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2018-2020)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創建思路、創建目標、創建要求和建設標準。
綜合服務區建設:在景區入口內建設綜合服務區,服務區內所有建筑物均仿造苗家特色建筑,包含停車場:面積12000平方米,280個車位,利用生態磚鋪設,設置大巴、小車園分區停車。服務中心大樓:建設兩層,一層為售票窗口、大廳、多媒體觀覽區、員工休息室,電商商鋪、民族工藝作坊和星級廁所兩座,場所內設置有直排污水管道、單獨化糞池,有“第三人衛生間”,滿足各類特殊人群需求。二層為辦公區,會議室。文化長廊一條:長50米,寬1.5長,上方擺放有文化展示板塊。建有帳篷酒店:按三星級酒店標準及別墅式建筑建設,房間68間。建有三層樓的夢嗚餐廳:可容納380人同時就餐,配套建有游泳池一個,室外籃球場一個。
示范區綠化建設:綜合服務區內廣場綠化建設,主要種植秋涼樹、秋風、銀杏樹、紅素梅、三角梅等樹種。從服務區至帳篷酒店進行道路綠化,長約500米。對因建設需要,導致裸露的山體,如停車場山體、廣場建設、旅游車道路修建的山體等進行復綠工作。
示范區標志性建筑建設:在入口樹立示范區名稱石頭1座,在綜合服務區樹立雙龍溝4A景區名稱石頭1座,建成仿原生態青石拱門1座,風雨橋1座。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從苗山里將苗家吊腳樓打包運到雙龍溝打造苗族原生態體驗園——夢嗚苗寨,已建成56棟木樓,目前有140公里外的桿洞鄉錦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人家入住苗寨,并安排在景區就業。苗寨星級廁所1座,建成苗寨風情街一條,侗家鼓樓1座,斗馬場1個,醉橋1座,蘆笙坪1個,《苗魅》歌舞劇實景演出舞臺及容納1200人觀看表演的觀眾席。這些建筑要求都與雙龍溝旅游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道路建設:景區道路硬化6公里,系森林景區接縣城北環大道公路,硬化路面6.5米,方便游客出入景區和旅游觀光車通行。觀光步道6.4km,高空棧道480m,玻璃懸索橋1座(長199.9m,寬2m,高520dm)。出入口閘道4個,原始森林景區內建有配套的玻璃滑道、高空滑索、叢林飛鼠等游樂項目。
水利建設:自建人畜飲水工程一座,滿足景區及苗寨飲水安全。
電力設施建設:安裝2臺電力變壓器,容量共計900KVA,分別是綜合服務區與夢嗚苗寨服務區電力變壓器,容量為400KVA;帳篷酒店與夢嗚餐廳電力變壓器,容量為500KVA。輸電線路從縣城北環路口至綜合服務區和原始森林景區,長3km。北環路口至苗寨、原始森林景區風雨橋的太陽能路燈安裝107盞、生態停車場路燈、《苗魅》舞臺燈光及整個景區的量化美飾燈光。
通信和環保建設:架設中國移動5G信號接收站1個,電信信號站1個,服務中心接入移動光纖,實現網絡信號全面覆蓋。建立完善的環衛制度,對廢棄物、吸煙區、餐飲服務、廁所進行管理,建有污水處理池,對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將處理后的廢水用于景區林木噴灌,減少對旅游景區的破壞,保持示范區的空氣清新,綠水長流,環境優美。
產業發展建設:以森林生態文化旅游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即林下種植靈芝,毛木耳。將靈芝、木耳納入雙龍溝特色旅游產品,在示范區內商店進行售賣。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把雙龍溝旅游產品銷售出去,全面提高示范區及其產品的品牌效應、信用等級和服務能力。建立標準化服務,社會化服務、環境保護制度、安全保障、突發情況應急處理制度等,為游客安全保駕護航。
鄉村與產業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核心示范區作用,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500人,在用工方面優先考慮景區所在地的古選屯村民,同時拉動周邊農莊同步發展。完成古樹名木掛牌工作,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在森林景區入口旁建有物種齊全、功能多樣的森林生態科普館。把旅游產業的歷史淵源、自然屬性、產業發展態勢和鄉村文化、經濟體系等內容宣傳展示。
支撐保障體系建設:統籌爭取縣級財政資金和粵桂扶貧資金投入,往示范區配套設施建設傾斜,并且在示范區內全面推行政策性森林保險,形成示范區與林農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保障機制。落實用地情況,依法取得相應土地的經營使用權、按要求取得設施用地手續,使土地利用合法合規。明確落實一家自治區級以上科研教育或技術推廣單位作為示范區的技術依托單位,并且利用依托單位資源,實行人才引進戰略,聘請農林學、旅游學等相關專家作為示范區的技術顧問,適時開展各項業務培訓,培訓人次不少于500人,并且按要求引進和推廣森林病蟲害物理防治等先進實用技術3項。
科教宣傳建設:核心區內森林生態資源豐富,珍稀植物分布廣泛,在登山步道、高空棧道等游客沿途旁的珍稀植物,掛上相關植物的標識牌,方便游客認知,加強自然教育。適時開展自然教育活動,進村進校宣傳愛護環境、森林防火安全等知識,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文環境。適時在人民網,廣西新聞網等知名網站和電視臺、媒體報紙等媒介進行示范區宣傳,打響示范區品牌,提升示范區游客量和旅游消費,提高示范區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示范區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運行組織化。充分發揮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的骨干創造力量。在示范區帶頭下,組織結合企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演藝、市場等,在旅游業上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
(二)裝備設施化。突出運用現代設施建設高標準示范區基地,實現道路硬化,配套水電現代化,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合理利用生態資源,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提高示范區設施設備水平。
(三)生產標準化。以森林生態文化為主導產業,通過示范區示范帶動,做強做優產業,帶動周邊地區農家樂的發展,重點突出示范區標準化服務,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檔案、嚴格環保、服務、安全、應急預案等制度,提高示范區的知名度。
(四)技術集成化。積極引進、集成和推廣國內外先進實用技術,突出新技術、新模式的集成、應用和展示。示范區主導產業依托在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上,積極引進、轉化、推廣森林生物防治等先進實用技術,并且為周邊發展林下經濟的林農開展技術培訓,邀請有關專家對林農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林農的科學技術和應用推廣能力。
六、實施步驟
(一)創建試點(2019年)。向自治區申報示范點并全力推進,力爭2019年7底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
(二)全面推進(2019年-2020年)。總結、完善、提升,制定目標和措施,全面推進示范區建設。
(三)鞏固發展(2020年以后)。抓好示范點建設,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帶動周邊主導產業跨越發展,形成規?;?、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格局,加快推動林業現代化。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創建核心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擔任,縣委、縣政府辦公室分管農業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系副主任以及組織部、宣傳部、發改局、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新廣和旅游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局、招商局、扶貧辦、工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供銷社、金融辦、氣象局、團縣委、婦聯、科協、水利電業有限公司、融水鎮人民政府等單位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示范區建設中的領導、監督、協調等作用,建立特色農業示范區工作的長效機制。
(二)加強品牌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積極加強與表白橋的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的保護和建設,加強質量監管,積極開展質量認證活動,大力組織產品推介,樹立知名品牌。
(三)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扶持、壯大旅游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行規范管理,創新社會服務體系;加強業務部門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和水平,以便更好為示范區建設服務。
(四)加大資金投入。一是創新金融扶持機制,爭取金融部門支持示范區的建設;二是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示范區建設;三是積極爭取上級政府資金投入。通過企業、部門、政府等的聯動,使示范區的建設資金得到更大的投入。
(五)強化督查考評。建立健全監督制度,完善實施方案、建立示范區建設標準、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驗收辦法等,把示范區的創建工作納入縣級績效考評,強化督查考評工作。
融水苗族自治縣竹韻蓀香食用菌產業
核心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柳州市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提升柳州市融水縣農業現代化水平,創新建設好融水縣竹韻蓀香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推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不斷培育壯大生態經濟,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加快美麗廣西、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步伐,以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為目標,以引進、做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抓手,擴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集聚,推進產業提升,著力培育壯大農產品技術研發、規模生產、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商貿服務“五位一體”的特色產業鏈,不斷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發展。
二、主要目標
融水縣竹韻蓀香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將利用食用菌種植優勢,通過改善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探索出一條適宜當地群眾發展的脫貧致富路,讓貧困戶從中受益。立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推進林下經濟增效、農業增收,推進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同時發展農業生態旅游,助推精準扶貧,帶動農旅發展經濟,大力創建融水縣竹韻蓀香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使全縣現代特色農業發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管理規范、服務優質、特色鮮明的示范區,從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三、建設原則
(一)政府引導,市場運作
示范區建設堅持機制創新原則,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宏觀指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優勢作用。同時強調市場的主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形成多方聯合推進的機制,實現示范區的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主體,多元投入
要以龍頭企業為依托,鼓勵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科研推廣機構等生產經營單位積極參與,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按照產業化的組織形式,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努力建成多方參與、多元投入、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農業示范區。
(三)立足優勢,突出特色
立足于融水縣香粉鄉良好的生態環境,結合我縣旅游開發企業優勢,以龍頭企業為載體,著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快形成一批以融水食用菌產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為基礎,集科技創新、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農業產業集群,為推進發展農業積累經驗、提供樣板。
(四)科學建設,優勢發展
對核心示范區進行資源調查、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引導示范區科學有序發展。在全縣范圍內,篩選食用菌特色產業資源富集地區重點發展,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強化優勢,補足短板,形成融水縣特色農業優勢聚集區和品牌產業集群。
(五)保護生態,持續發展
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區域發展,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集約利用土地、水等資源,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減少對自然的干擾、損害和破壞。在示范區建設、經營、管理、服務的全過程中,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堅持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予以保護,重點保護好生態環境。實施林下食用菌立體種植,改善食用菌基地微域生態環境,提高食用菌基地單位面積產量,生產綠色食用菌、有機食用菌,實現食用菌產業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四、主要建設內容
融水縣竹韻蓀香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總規劃面積45100畝,核心區位于香粉鄉古都村大盤屯,規劃面積約3500畝;拓展區覆蓋香粉鄉古都村、新平村、香粉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規劃面積約8000畝;輻射區為同練瑤族鄉、三防鎮、桿洞白云鄉等4個鄉鎮,輻射帶動面積約30000畝。核心區現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一)科學編制規劃
聘請區內一流團隊編制規劃并通過自治區專家組評審,規劃內容符合《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2018-2020)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創建思路、創建目標、創建要求和建設標準。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農產品展示廳建設:在香粉鄉大方停車營斜對面建設產品展示區及扶貧超市,建筑物采用苗族民族特色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停車位20個,利用生態磚鋪設,宣傳文化欄:長4米,寬3長,共7塊。
2.示范區標志性建設:在核心示范區建設一座“竹蓀”雕塑,高2米,寬1.2米;康養休閑體驗樓一座,建筑面積500平方米,要求與周圍的竹海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3.食用菌展示館建設:竹木結構展示館1個,面積150平方米,內容有食用菌文化展示。
4.道路建設:硬化路面6.5米,觀光步道700米,2層觀景樓1個。
5.水利建設:建設蓄水池2座,800立方米和400立方米及500畝噴淋設備,滿足5000畝以上的食用菌噴淋。
(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1.菌種室建設:建設滅菌室、接種室、培菌室等生產車間共24560平方米,地面鋪設瓷磚,四周采用保溫板建造,采購空調10臺,超凈工作臺4個,抽濕機1臺,臭氧發生器2臺。
2.繁育棚建設:建設培菌大棚42座,其中長50米、寬8米和高4米,大棚采用鋼架結構,外蓋黑白膜遮陽網及隔熱泡沫板。
(四)產業發展建設
以林下栽培竹蓀、毛木耳為主導產業,輻射帶動食用菌產業以及休閑旅游產業、螺螄粉產業的發展,將陳笙牌食用菌作為特色旅游產品,在示范區展示館及扶貧超市進行售賣。并且把食用菌示范區內的竹林一起運用先進實用技術進行有害生物防治。積極打造有機生態綠色食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把陳笙品牌銷售出去,全面提高示范區及其產品的品牌效應、信用等級和服務能力。建立標準化服務,社會化服務、環境保護制度,為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五)創建科技示范區
帶動就業人數超500人,與新平村簽訂集體經濟合約,在用工方面優先考慮本村村民。優化生態鄉村文化,把示范區融入休閑農業旅游,在示范區的不同區域進行食用菌的文化宣傳,把食用菌與旅游產業產業發展態勢和鄉村文化、經濟體系等內容宣傳展示出去。
(六)支撐保障體系建設
統籌整合各級財政資金投入,往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形成示范區與林農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保障機制。落實用地情況,依法取得相應土地的經營使用權、按要求取得設施用地手續,使土地利用合法合規。明確落實一家省級以上科研教育或技術推廣單位作為示范區的技術依托單位,并且利用依托單位資源,實行人才引進戰略,聘請農林或微生物學等相關專家作為示范區的技術顧問,適時開展各項業務培訓,培訓人次不少于500人,并且按要求引進和推廣食用菌病蟲害物理防治等先進實用技術3項。
(七)科教宣傳建設
核心區內不同的區域內進行食用菌的知識、毒菌的鑒別知識、食用菌(香菇、木耳、竹蓀、靈芝等)營養成份及保健功能知識、食用菌美食等內容的科普宣傳,提高文化水平。同時開展自然教育活動,進村進校宣傳愛護環境、生態循環利用等知識,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文環境。適時在人民網,廣西新聞網等知名網站和電視臺、媒體報紙等媒介進行示范區宣傳,打響示范區品牌,提高示范區知名度。
五、示范區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運行組織化。著力發展壯大一批本土龍頭企業,招商引進一批外來龍頭企業,創辦一批合作組織。依托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實施生產標準化、管理企業化、投入集約化、社員職業化、產品品牌化。推動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帶動力的多種土地流轉形式,探索“農戶土地入股底金+分紅+勞務收入”方式,探索農戶土地合作“公司+家庭農場”方式,探索代耕代種代管等土地流轉方式和服務方式,帶動示范區農戶開展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銷售“五統一”的產業化經營。加快培育各種類型的專業化服務組織,為示范區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化服務。
(二)裝備設施化。切實加強對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農田水利為重點,推進示范區水、電、路、通信等公共設施建設,改善示范區的硬件發展條件。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程,推進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建設。結合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按照農業機械化標準要求抓好配套建設,推進農業生產、加工、儲藏機械化示范建設。結合“美麗融水·生態鄉村”活動,創新示范區種養模式,發展生態、循環、有機農業。結合南菜北運、“菜籃子”工程,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根據示范區種養需要,因地制宜開展設施栽培、工廠化養殖,推進光、溫、水、肥自動、半自動調控等先進設施示范建設。
(三)生產標準化。健全示范區現代農業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動植物疫病統防統治等制度,完善監管機制,強化監管手段,建立業主質量安全承諾和誠信機制,確保示范區食用農產品標準化率達到100%。核心區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拓展區要建立與國家標準配套的標準化體系,輻射區要建立符合地方標準的標準化體系。以龍頭企業為骨干力量,致力打造有機綠色食品,推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人文內涵、安全生態的知名品牌。
(四)技術集成化。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向示范區集聚。結合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參與示范區建設,創新示范區融資方式,允許龍頭企業牽頭成立示范區資金互助社和設立擔?;?,形成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引進、集成和推廣國內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突出先進實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引進、消化、應用和展示,引進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農產品加工技術、設備和工藝。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
(五)特色產業化。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思路,從當地的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區位優勢、人文特點出發,明確發展定位,突出產業特色,促進關聯產業集聚。注重差異化發展戰略,實現特色示范區間的互補發展,逐步形成層次遞進、產業互動、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示范區。延伸示范區產業鏈,拓展示范區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等功能,把示范區打造成為一主多輔、一體多元的“美麗示范區”。
六、實施步驟
(一)全面推進創建工作(2019年)。按照《廣西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創建標準》創建自治區級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示范區,總結、完善,制定目標和措施,全面推進示范區建設。重點開展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鄉村與產業文化等建設。
(二)鞏固發展、提升完善(2019年以后)。主要是推進核心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擴大產業綜合規模,打造特色竹蓀小鎮;通過核心區輻射帶動融水縣及周邊縣林下食用菌產業發展。抓好示范點建設,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帶動周邊主導產業跨越發展,形成規?;?、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格局,加快推動食用菌產業現代化。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創建核心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擔任,縣委、縣政府辦公室分管農業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系副主任以及組織部、宣傳部、發改局、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新廣和旅游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局、招商局、扶貧辦、工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供銷社、金融辦、氣象局、團縣委、婦聯、科協、水利電業有限公司、香粉鄉人民政府等單位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示范區建設中的領導、監督、協調等作用,建立特色農業示范區工作的長效機制。
(二)加強品牌建設。加強圍繞融水縣香粉鄉林業特點、地域特點和資源特點,形成以竹林有機竹蓀、木耳種植為基礎的現代特色農業品牌,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實現農業增收,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背景,改善當地經濟環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塑造農業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美譽度,把示范區食用菌產業積極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和社會發展新亮點。
(三)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行規范管理,創新社會服務體系;加強業務部門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和水平,以便更好為示范區建設服務。
(四)加大資金投入。一是創新金融扶持機制,爭取金融部門支持示范區的建設;二是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示范區建設;三是積極爭取上級政府資金投入。通過企業、部門、政府等的聯動,使示范區的建設資金得到更大的投入。
(五)強化督查考評。建立健全監督制度,完善實施方案、建立示范區建設標準、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驗收辦法等,把示范區的創建工作納入我縣績效考評,強化督查考評工作。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2019年5月5日印發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