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11450226753704950Y/2022-32968
- 效力狀態:
- 發文機關:
-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年08月16日
- 標 題:
- 融政辦發〔2022〕47號關于印發《融水苗族自治縣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 發文字號:
- 融政辦發〔2022〕47號
- 發布日期:
- 2022年08月16日
- 文件下載:
- 相關解讀:
- 文字解讀
融政辦發〔2022〕47號關于印發《融水苗族自治縣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融政辦發〔2022〕47號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融水苗族自治縣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機關各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融水苗族自治縣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16日
融水苗族自治縣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
(2021—2025年)
為推動融水苗族自治縣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地方志工作及其成果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據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工作辦法》《廣西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柳州市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融水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相關部署要求,結合全縣地方志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十三五”工作回顧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地方志工作正確導向。全縣地方志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的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緊扣服務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主業、修用并舉,全面推進各項業務工作開展并取得一定成績。
(二)加強前瞻謀劃,為全縣地方志事業“十四五”發展奠定基礎。積極爭取縣人民政府支持,組織編制“融水縣第三輪縣志編修目標任務細化方案”,積極為全縣地方志事業“十四五”發展謀篇布局。
(三)聚焦三大方向精準發力。一是聚焦修志編鑒主業,全力推進二輪修志掃尾和年鑒編纂全覆蓋。編修《融水苗族自治縣志(1996—2005)》先后通過了三級評稿和審驗;組織編寫出版《融水苗族自治縣歷屆人大會議重要政府工作報告資料匯編》《融水風物》和每年的季刊《融水大事摘編》等書籍資料;編寫的《融水年鑒》實現一年一鑒出版發行。按時完成市、區地方志研究室交辦的地情資料征研上報工作。二是聚焦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推動地方志事業服務鄉村振興工作。三是聚焦隊伍建設這一根本,努力為地方志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四)存在問題及困難。全縣地方志事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為地方志工作提供的基本保障落實不夠到位,依法治志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地方志書和綜合年鑒編纂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充分,修志為用意識有待進一步強化;專業修志人員結構有待優化,存在斷層斷檔現象,業務素質亟待提升。對于這些問題,必須采取有力措施認真研究并加以解決。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的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存史、資治、育人為目標,堅持依法修志、守正創新、提質增效、修用結合的原則,以志鑒編修為重點,以服務中心大局、服務社會為方向,為全力譜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融水篇章貢獻方志力量。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第三輪縣志編修全面啟動,綜合年鑒編纂持續開展,鄉村史志編修為鄉村振興“鑄魂”示范效應初步彰顯,舊志古籍整理和地情資源開發利用深入開展,方志館建設穩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地方志事業保障機制全面構建,地方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用進一步加強。
四、主要任務
(一)全面開展第三輪縣志編修。從組織推進、框架設計、資源調配、質量把控及系統管理等方面,認真抓好首輪和第二輪修志總結評估,科學編制第三輪修志規劃。根據國家、自治區、柳州市的統一部署,適時啟動第三輪縣志編修。推動地方志書編纂拓展延伸,加強對部門志、行(專)業志編纂的業務指導和質量管理。
(二)持續開展綜合年鑒編纂。推進綜合年鑒編纂常態化,持續鞏固綜合年鑒一年一鑒,公開出版成果。探索年鑒編纂出版新方式,縮短綜合年鑒編纂周期。加強對行業年鑒、部門年鑒的業務指導和質量管理,推進年鑒編纂向各界拓展延伸。
(三)推動鄉村史志編修,彰顯鄉村振興“鑄魂”效應。結合鄉村振興“鑄魂”工程建設,組織和指導鄉鎮村史志編修工作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發揮地方志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作用。
(四)持續開展古籍整理和地情文獻收集、整理和編輯出版。深入挖掘融水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將縣域舊志納入《廣西歷代方志集成》整理體系推進落實,進一步做好古籍、歷史檔案資料整理、地情文獻著述編輯出版工作。探索一體化創新模式,推動地方志資料年報、地方志書資料長編與志鑒編纂的有機融合,夯實第三輪地方志書編纂資料基礎。
(五)提高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發揮地方志資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地方志資治渠道,持續推動“方志文獻進基層”品牌建設,努力提高方志文化受眾面,推動全社會讀志用志,培育地方歷史情愫。
(六)加強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地方志專家庫,廣泛吸納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熟悉地情的各界人士參與地方志工作。以地方志理論研究、工作研究與創新實踐,帶動地方志工作隊伍業務素質有效提升。構建培養和激勵機制,打造一支專業齊全、結構合理、專兼職結合的地方志人才隊伍。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領導高度重視是地方志事業科學發展的關鍵所在。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地方志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地方志工作機構組織實施、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體制。將地方志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各級政府工作任務,為地方志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二)法治保障。推進依法治志是全面做好地方志事業的根本保障。要強化依法治志意識,切實推動《地方志工作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工作辦法》貫徹落實。認真履行“一納入、八到位”的要求,依托堅實的法治,依法修志、管志、用志,保障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制度是促進地方志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進一步健全地方志機構主導、社會各界有序參與的地方志工作機制。健全和完善地情資料收(征)集及管理、修志編鑒主編(總纂)責任制和志鑒稿評議、審查驗收、出版發行、報送備案等制度。明確以問題為導向,大力改革創新,形成先進經驗,固化為制度保障,為不斷攻堅克難奠定基礎。
(四)經費保障。加大經費投入是地方志事業取得成效的重要條件。要將地方志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承編單位要將修志編鑒工作經費列入本單位部門預算,確保工作經費按時、足額撥付到位,為地方志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保障。
(五)宣傳保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是擴大地方志事業影響的有效形式。地方志事業要走出“閉門修志”的誤區,加大宣傳力度,與社會各界有機互動,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為全民修志、全民用志駛舵把航。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2022年8月16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