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政辦發〔2020〕31號 關于印發《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實施方案》的通知
融政辦發〔2020〕31號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現代
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
升級實施方案》的通知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機關各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實施方案》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5月27日
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
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實施方案
為全面落實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增點擴面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突出特色產業發展、經營主體培育、生產要素升級,推動示范區建設躍上新臺階,根據區、市農業農村工作部署和《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2018—2020)三年行動方案》,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結合產業扶貧攻堅,以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鞏固脫貧成果,確保穩定脫貧為抓手,結合現代新農村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在2020年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增點擴面提質升級收官之年,全面完成創建一批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
二、工作目標
結合產業扶貧攻堅,在2019年己完成自治區級、縣級兩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基礎上,進一步挖掘產業潛力,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園(點)。2020年,擬創建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3個,縣級現代特色示范區2個,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13個,村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點61個。
三、創建標準
遵循“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元投入、特色興區”的原則,按照《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桂政辦發〔2014〕107號)標準要求,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應主導產業明確,體現當地農業資源優勢與農產品特色。示范區建成后,核心示范區農戶人均純收入明顯高于拓展區農戶,拓展區農戶人均純收入高于輻射區農戶,輻射區農戶人均純收入明顯高于當地鄉鎮農戶。
(一)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要求核心區規模連片3000畝以上,拓展區規模5000畝以上,輻射區規模10000畝以上。
(二)縣級示范區。種植業:山區核心區規模連片500畝以上、拓展區1000畝以上、輻射區1500畝以上。畜牧業:要求生豬年出欄5000頭以上、蛋禽年存欄1萬羽以上、肉禽年出欄2萬羽以上、肉牛存欄200頭以上、肉羊存欄300只以上、奶牛存欄100頭以上。漁業:淡水養殖片區面積核心區100畝以上,水稻(蓮藕)田核心區養殖片區面積150畝以上。林業:要求核心區規模連片500畝以上,拓展區和輻射區面積達到800畝以上。
(三)鄉級示范園。種植業:糧食產業集中連片200畝以上,山區鄉鎮100畝以上;糖料蔗產業集中連片200畝以上;食用菌產業30畝或2萬平方米或30萬袋以上;桑蠶產業集中連片200畝以上;水果產業集中連片150畝以上;茶葉產業集中連片200畝以上;蔬菜產業和其他種植產業集中連片種植100畝以上。畜牧業:生豬年出欄2000頭以上,蛋禽年存欄5000羽以上,肉禽年出欄1萬羽以上,肉牛存欄100頭以上,肉羊存欄200只以上,奶牛存欄50頭以上。漁業:淡水養殖片區核心區50畝以上;水稻(蓮藕)田核心區養殖片區面積75畝以上。林業:要求核心區規模連片300畝以上。
(四)村級示范點。
種植業:規模連片50畝以上(食用菌產業1萬平方米或10萬袋以上);畜牧業:生豬年出欄300頭以上,蛋禽年存欄3000羽以上,肉禽年出欄6000羽以上,肉牛存欄40頭以上,肉羊存欄100只以上;漁業:淡水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30畝以上(網箱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水稻(蓮藕)田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50畝以上。林業:規模連片100畝以上。
四、組織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鄉鎮、各部門在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領導小組“現代農業專責組”指導下,把示范區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統籌安排。主要領導要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根據目標任務,研究制訂本鄉鎮、本部門的具體實施方案,進行細化分解,倒排工期,明確完成時間,按照既定的時間節點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增點擴面提質升級各項工作。要完善相應的考核激勵政策,把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二)完善投入機制
示范區建設以業主投入為主,財政投入為輔。投入到示范區的財政資金,縣級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解決一部分,整合農業、水利、科技、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扶貧、交通等財政資金解決一部分。財政資金原則上用于示范區內的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建設及農業裝備設施購置、建設以及良種引進繁育、先進技術示范推廣等的補貼。
(三)建立激勵政策
激勵政策要突出“七個優先”:一是城建規劃優先銜接示范區。根據示范區的特點優先考慮功能配套,推進示范區宜居宜業發展。二是資金和項目優先投向示范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一事一議”財政資金、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貼息貸款等重點向示范區傾斜,廣電、通訊、用水、用電收費按最優惠標準執行。三是土地政策優先支持示范區。對固定資產投資安排一定比例的農用地轉建設用地指標,對生產設施和附屬設施用地按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農業廳《關于完善我區設施農用地管理的實施意見》(桂國土資發〔2014〕21號)執行,示范區發展涉及林地且符合生態政策的,要優先安排砍伐指標并幫助辦理林地變更農用地手續。四是土地流轉優先覆蓋示范區。對示范區內土地經營權流轉給予一次性獎補等優惠(具體標準另行下發)。五是技術支撐優先傾向示范區。整合各級技術力量優先滿足示范區產業發展、村屯建設和配套服務等。六是經營主體扶持優先安排示范區。示范區內農業企業申報市級龍頭企業認定的,可適當放寬認定標準。農業產業化項目和資金優先用于扶持示范區內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七是金融改革創新優先在示范區實施。將示范區作為抵押品替代機制等金融機制改革的試點,加大涉農資金投放。
(四)優化發展環境
著力解決在政務環境、項目施工環境和生產經營環境中出現的影響投資發展環境的不良現象,制定促進示范區發展的相關政策。嚴格實行首問負責制、一次告知制、限期辦結制和到期認可制。規范行政行為,做到份內事項立即辦、份外事項協助辦、上報事項跟蹤辦。進一步優化農業招商引資環境,通過優惠誠信的政策環境吸引外來投資者,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打動外來投資者,通過和諧寬松的社會環境留住外來投資者,努力營造親商、和商、安商的社會氛圍。
(五)強化責任落實
各鄉鎮各部門要切實增強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大膽創新、勇于突破、以點帶面、逐步推廣,要盡快制定工作計劃,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落實責任人。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領導小組將根據工作進展情況,不定期組織召開工作協調會議,聽取相關部門和有關鄉鎮的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存在問題。
附件:1.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擬創建現代特色農業
示范區(園、點)名單
2.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種植業類)建設標準
3.縣級示范區建設標準
4.鄉級示范園建設標準
5.村級示范點建設標準
附件1
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擬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名單
序號 | 示范區(園、點)名稱 | 地 點 | 規 模 | 主導產業 | 擬創建級別 |
1 | 融水苗族自治縣安太鄉元寶山苗潤紫黑香糯產業核心示范區 | 安太鄉元寶村 | 核心面積3680畝,拓展區6500畝,輻射區面積12000畝 | 紫黑香糯生產 | 區級 |
2 | 融水苗族自治縣水源高山茶葉核心示范區 | 紅水鄉芝東村 | 核心面積3580畝,拓展區6120畝,輻射區面積12600畝 | 茶葉生產 | |
3 | 融水苗族自治縣稻漁綜合種養核心示范區 | 紅水鄉良雙村 | 核心區3120畝,拓展區7200畝,輻射區21200畝 | 禾花鯉、田螺養殖 | |
4 | 融水縣秋野家優質甘薯種植示范區 | 融水鎮水東村 | 1000畝并輻射周邊鄉鎮4000畝 | 紅薯種植、加工、銷售等 | 縣級 |
5 | 融水縣拱洞鄉稻螺綜合種養示范區 | 培基村培堤屯 | 4000畝 | 優質稻、田螺 | |
6 | 和睦鎮古頂鯉魚洲水產品養殖示范園 | 古頂村洲上屯 | 水產品養殖100畝,其中池塘養殖80畝,及20畝水域網箱養殖 | 水產品養殖 | 鄉級 |
7 | 香粉鄉九都村休閑農業示范園 | 九都村 | 旅游觀光及農業種養體驗的休閑農業,建設規模60畝 | 旅游觀光、農業種養體驗 | 鄉級 |
8 | 安陲鄉龍口村羅漢果產業示范園 | 龍口村 | 300畝 | 羅漢果種植 | 鄉級 |
9 | 三防鎮本洞村紫黑香糯種植示范園 | 三防鎮本洞村 | 350畝 | 紫黑香糯種植 | 鄉級 |
10 | 汪洞鄉百金惠生態稻米種植示范園 | 騰合村騰合屯 | 600畝 | 生態稻米種植 | 鄉級 |
11 | 滾貝鄉吉羊村靈芝建設示范園 | 吉羊村 | 150畝 | 靈芝生產 | 鄉級 |
12 | 桿洞鄉黨鳩村食用菌建設示范園 | 黨鳩村 | 木耳10萬棒 | 食用菌生產 | 鄉級 |
13 | 大浪鎮林下養殖示范園 | 大德村 | 300畝,年出欄量5萬羽 | 林下土雞養殖 | 鄉級 |
14 | 白云鄉幫陽村紅心獼猴桃種植示范園 | 幫陽村更陽屯 | 總規模500畝 | 紅心獼猴桃種植 | 鄉級 |
15 | 紅水鄉高文村木耳建設示范園 | 高文村 | 30萬棒 | 木耳生產 | 鄉級 |
16 | 大里村松涼山茶葉種植示范園 | 大里村 | 200畝 | 茶葉種植 | 鄉級 |
17 | 大年鄉林浪香鴨養殖示范園 | 大年鄉林浪村 | 香鴨養殖,年存欄10000羽 | 香鴨養殖 | 鄉級 |
18 | 拱洞鄉洋鳥村食用菌建設示范園 | 洋鳥村中屯 | 食用菌栽培5萬棒 | 食用菌生產 | 鄉級 |
19 | 融水鎮新安村食用桑芽種植示范點 | 新安村木莖屯 | 100畝 | 食用桑芽種植 | 村級 |
20 | 融水鎮羅龍村柑橘種植示范點 | 羅龍村 | 60畝 | 柑橘種植 | 村級 |
21 | 永樂鎮豐泰農業肉兔養殖示范點 | 榮山村古豆大園屯 | 年出欄量14.5萬只 | 肉兔養殖 | 村級 |
22 | 永樂鎮印象下蘆水稻種植示范點 | 榮山村下蘆屯 | 500畝 | 水稻種植 | 村級 |
23 | 永樂鎮興隆村桑蠶養殖示范點 | 興隆村古盆屯 | 建設面積300畝,標準大蠶房10間 | 桑蠶養殖 | 村級 |
24 | 永樂鎮北高村脆蜜金桔種植示范點 | 北高村木王屯 | 50畝 | 脆蜜金桔種植 | 村級 |
25 | 和睦鎮巷口村東村屯桑蠶養殖示范點 | 巷口村東村屯 | 50畝 | 桑蠶養殖 | 村級 |
26 | 和睦鎮吉塘村雙高基地示范點 | 吉塘村汶頭屯 | 400畝 | 甘蔗種植 | 村級 |
27 | 和睦鎮芙蓉村生豬養殖示范點 | 芙蓉村山頭屯 | 500頭 | 生豬養殖 | 村級 |
28 | 和睦村糖寨屯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示范點 | 和睦村糖寨屯 | 80畝 | 澳洲淡水龍蝦養殖 | 村級 |
29 | 安陲鄉吉曼村食用菌建設示范點 | 吉曼村 | 2萬袋 | 食用菌生產 | 村級 |
30 | 安陲鄉烏吉村中藥材種植示范點 | 烏吉村 | 50畝 | 鉤藤種植 | 村級 |
31 | 安陲鄉烏吉村食用菌建設示范點 | 烏吉村 | 2萬袋 | 食用菌生產 | 村級 |
32 | 安陲鄉三寸村生豬養殖示范點 | 三寸村 | 年出欄300頭 | 生豬養殖 | 村級 |
33 | 安陲鄉洋嶺村稻田養魚示范點 | 洋嶺村 | 50畝 | 稻田養魚 | 村級 |
34 | 懷寶鎮永和村林下土雞養殖示范點 | 永和村居洞屯 | 年出欄400000羽 | 土雞養殖 | 村級 |
35 | 懷寶鎮民洞村清水香鴨養殖示范點 | 民洞村民洞屯 | 年出欄10000羽 | 香鴨養殖 | 村級 |
36 | 懷寶鎮盤榮村林下草珊瑚種植示范點 | 盤榮村下坎屯 | 50畝 | 草珊瑚種植 | 村級 |
37 | 懷寶鎮河村村稻田養魚示范點 | 河村村琴江屯 | 50畝 | 稻田養魚 | 村級 |
38 | 三防鎮乃文村優質杉木苗培育示范點 | 乃文村才杰屯 | 100畝 | 杉木苗培育 | 村級 |
39 | 三防鎮興洞村香糯種植示范點 | 興洞村上興洞屯 | 50畝 | 香糯種植 | 村級 |
40 | 三防鎮新興村優質稻、禾花鯉種養示范點 | 新興村新村屯 | 50畝 | 優質稻種植,禾花鯉養殖 | 村級 |
41 | 汪洞鄉廖合村脆蜜金桔桔種植示范點 | 廖合村廖洞屯 | 60畝 | 脆蜜金桔種植 | 村級 |
42 | 汪洞鄉結合村稻魚種養示范點 | 結合村堯岜屯 | 100畝 | 稻種植優質、禾花鯉養殖 | 村級 |
43 | 汪洞鄉新合村羅漢果種植示范點 | 新合村達亮屯 | 70畝 | 羅漢果種植 | 村級 |
44 | 汪洞鄉八洞村油茶種植示范點 | 八洞村汶水屯 | 80畝 | 油茶種植 | 村級 |
45 | 同練瑤族鄉和平村高山傳統瑤藥種植示范點 | 和平村高點屯 | 50畝 | 高山傳統瑤藥種植 | 村級 |
46 | 滾貝鄉堯貝村山羊養殖示范點 | 堯貝村 | 120只 | 山羊養殖 | 村級 |
47 | 滾貝鄉平等村黑香糯種植示范點 | 平等村 | 50畝 | 黑香糯種植 | 村級 |
48 | 滾貝鄉堯佐村中草藥種植示范點 | 堯佐村 | 50畝 | 五指毛桃種植 | 村級 |
49 | 滾貝鄉平浪村禾花鯉養殖示范點 | 平浪村 | 50畝 | 禾花鯉養殖 | 村級 |
50 | 滾貝鄉同心村高山稻米深加工示范點 | 同心村 | 50畝 | 高山稻米種植 | 村級 |
51 | 桿洞鄉高培村稻漁養殖示范點 | 高培村 | 80畝 | 田螺養殖 | 村級 |
52 | 桿洞鄉歸江村稻漁養殖示范點 | 歸江村 | 100畝 | 田螺養殖 | 村級 |
53 | 桿洞鄉錦洞村稻漁養殖示范點 | 錦洞村 | 100畝 | 田螺養殖 | 村級 |
54 | 桿洞鄉小河村稻漁養殖示范點 | 小河村 | 80畝 | 田螺養殖 | 村級 |
55 | 安太鄉堯良村禾花鯉養殖示范點 | 堯良村 | 50畝 | 禾花鯉養殖 | 村級 |
56 | 安太鄉寨懷村禾花鯉養殖示范點 | 寨懷村甲任屯 | 120畝 | 禾花鯉養殖 | 村級 |
57 | 安太鄉堯電村禾花鯉養殖示范點 | 堯電村南韶屯 | 50畝 | 禾花鯉養殖 | 村級 |
58 | 大浪鎮巨精香中藥材種植示范點 | 大德村 | 70畝 | 中草藥黃精 種植 | 村級 |
59 | 大浪鎮潘里村花生種植示范點 | 潘里村 | 100畝 | 花生種植 | 村級 |
60 | 大浪鎮桐里村八角種植示范點 | 桐里村 | 100畝 | 八角種植 | 村級 |
61 | 大浪鎮麻石村水產林下養殖示范點 | 麻石村 | 年出欄6000羽、淡水養殖30畝 | 林下土雞養殖 | 村級 |
62 | 大浪鎮大安村中草藥種植示范點 | 大安村 | 100畝 | 金銀花種植 | 村級 |
63 | 白云鄉林城村優質稻禾花鯉種養示范點 | 林城村城卡屯 | 優質稻80畝、禾花鯉16000尾 | 優質稻、禾花鯉 | 村級 |
64 | 白云鄉公和村能谷清水土鴨養殖示范點 | 公和村公和屯 | 規模年產6000羽 | 土鴨養殖 | 村級 |
65 | 白云鄉楓木村梯田稻魚螺種養示范點 | 楓木村梯田 | 265畝 | 稻魚螺種養 | 村級 |
66 | 白云鄉榮帽村中草藥種植示范點 | 榮帽村 松洋屯 | 100畝 | 鉤藤種植 | 村級 |
67 | 白云鄉高蘭村油茶種植示范點 | 高蘭村 良里屯 | 200畝 | 油茶種植 | 村級 |
68 | 融水縣紅水鄉良隴村稻漁綜合種養示范點 | 紅水鄉 良隴村 | 100畝 | 田螺養殖 | 村級 |
69 | 紅水鄉紅水村禾花鯉養殖示范點 | 紅水村沙河水田 | 80畝 | 禾花鯉養殖 | 村級 |
70 | 紅水鄉良雙村高山食用菌建設示范點 | 良雙村舊寨屯 | 八萬棒 | 木耳生產 | 村級 |
71 | 紅水鄉良隴村食用菌建設生產示范點 | 良隴村下屯 | 10萬棒 | 食用菌生產 | 村級 |
72 | 紅水鄉高文村蛋雞養殖示范點 | 高文村高文屯 | 蛋雞放養4000羽,肉雞放養6000羽 | 蛋雞養殖 | 村級 |
73 | 拱洞鄉龍圩村稻螺綜合種養示范點 | 龍圩村 | 300畝 | 優質稻、田螺綜合種養 | 村級 |
74 | 良寨鄉培洞村優質稻種植示范點 | 培洞村 | 200畝 | 優質稻種植 | 村級 |
75 | 良寨鄉安全村土豬養殖示范點 | 安全村 | 300頭 | 土豬養殖 | 村級 |
76 | 良寨鄉良寨村土雞養殖示范點 | 良寨村 | 6000羽 | 土雞養殖 | 村級 |
77 | 良寨鄉歸坪村中草藥種植示范點 | 歸坪村 | 50畝 | 中草藥種植 | 村級 |
78 | 良寨鄉塘茍村紫黑香糯種殖示范點 | 塘茍村 | 100畝 | 紫黑香糯種植 | 村級 |
79 | 四榮鄉江潭村食用桑芽菜種植村級示范點 | 江潭村 | 100畝 | 食用桑芽種植 | 村級 |
附件2
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種植業類)建設標準
指標 | 標 準 | 分值 |
一、組織管理 | 15 | |
(一)制定實施方案 | 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印發,并列入設區市、縣(市、區)示范區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1 |
(二)成立專門工作機構 | 成立專門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3人以上 | 1 |
(三)編制規劃 | 設區市或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 1 |
(四)列入績效考評 | 列入年度設區市、縣(市、區)績效考評 | 1 |
(五)農村綜合改革 | 按要求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工作 | 2 |
(六)設區市協調財政、金融等資金投入 | 1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500萬元-1000萬元的得2分,5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七)縣(市、區)整合涉農資金投入 | 2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1000萬元-2000萬元的得2分,10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八)經營主體投入 | 10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5000萬元-10000萬元的得2分,50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二、基礎設施建設 | 8 | |
(一)選址 | 交通便利 | 1 |
(二)道路建設 | 路網完善,路面硬化,滿足機械化生產和生活等需要 | 2 |
(三)水利建設 | 灌排體系配套完善,人畜飲水質量符合要求,配套設施齊全完好并發揮作用 | 2 |
(四)電力建設 | 電網完善,電力供應滿足生產、生活等需求 | 2 |
(五)設施農業用地合法性 | 符合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 | 1 |
三、科技支撐 | 10 | |
(一)主導產業主推品種 | 覆蓋率達90%以上,有種苗繁育基地 | 3 |
(二)主要種植技術 | 主推技術在區內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3 |
(三)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 | 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80%以上,且充分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 | 2 |
(四)建立科研單位聯系掛鉤機制 | 與國家或自治區級的科研機構、創新團隊、高等院校等建立聯系掛鉤機制,有技術專家或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對口幫扶指導 | 2 |
四、三產融合 | 20 | |
(一)農產品加工 | 初加工率達70%以上得1分,在縣域范圍內有規模以上主導產業加工廠得2分,形成完整的主導產業體系得2分,有主導產業系列加工產品3個以上得2分,形成標準化、現代化、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規模以上主導產業加工區得5分 | 12 |
(二)冷鏈物流倉儲 | 有地頭冷庫、產地冷鏈物流和倉儲等配套設施設備 | 5 |
(三)電子商務 | 有電子商務企業入駐或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并運行良好 | 1 |
(四)拓展農業功能 | 拓展富硒、生態、康養、文化教育等功能 | 2 |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 | 9 | |
(一)建立生產管理相關制度和標準 | 制定農產品生產管理、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相關制度,制定和執行相關生產技術規程 | 2 |
(二)有完善的生產檔案 | 有完整的生產記錄(保存2年以上),完善農業投入品來源及使用記錄 | 2 |
(三)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 設置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檢測室設備齊全,且運行良好;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自行開展上市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并納入省部級、市級例行監測或抽檢范圍 | 2 |
(四)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 | 有追溯管理技術標準,執行追溯管理(包括投入品管理、生產加工管理、銷售流向、檢測信息管理等),接入省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并運行良好 | 3 |
六、農產品品牌建設 | 6 | |
(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 主導產品獲批使用區域公用品牌 | 2 |
(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品一標”建設 | 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或綠色農產品認證或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得2分,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得1分 | 2 |
(三)品牌建設 | 有廣西名牌產品的得2分,主導產品已注冊商標得1分 | 2 |
七、經營與效益 | 14 | |
(一)拓展區、輻射區主導產業覆蓋率 | 拓展區主導產業覆蓋率達60%以上得1分,輻射區主導產業覆蓋率達30%以上得1分,符合綠色生態要求 | 2 |
(二)招商引資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引進國家級涉農龍頭企業得5分,引進省級涉農龍頭企業并有一定規模得3分,成立農民合作社1家以上得1分,成立家庭農場1家以上得1分,有專業大戶得1分 | 5 |
(三)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 | 有農機合作社、農機服務公司、供銷合作社、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服務 | 2 |
(四)核心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高于拓展區10%以上、輻射區20%以上、所在鄉鎮30%以上 | 2 |
(五)核心區年經營收入 | 5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2000萬元-5000萬元的得2分,20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八、產業文化 | 8 | |
(一)主導產業文化 | 展示廳200平方米以上,以圖、文、物、非物質文化等多種形式展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主導產業歷史淵源、自然屬性、生產工藝、產品功能、科技進步、產業戰略、發展藍圖等,與當地地域文化相結合 | 4 |
(二)產業特色 | 主導產業特色明顯,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 | 4 |
九、主導產業分項 第(一)到第(七)項按建設規劃主導產業選擇其中一項填寫 | ||
(一)糧食產業 | 10 | |
1.高標準農田建設 | 已完成 | 3 |
2.綜合機械化率 | 達90%以上 | 2 |
3.烘干及加工設備 | 烘干及加工設備齊全 | 3 |
4.秸稈還田和冬種綠肥 | 秸稈還田率達85%以上,開展冬種綠肥 | 2 |
(二)糖料蔗產業 | 10 | |
1.“雙高”基地建設 | 已完成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8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70%以上 | 2 |
4.糖料蔗綜合利用率 | 達60%以上 | 2 |
(三)食用菌產業 | 10 | |
1.設施化、工廠化生產 | 實現設施化、工廠化生產,技術在區內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3 |
2.菌種培養 | 實現無菌接種、分離和培養 | 3 |
3.預冷保鮮儲運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 | 2 |
4.菌糠資源化利用率 | 100% | 2 |
(四)桑蠶產業 | 10 | |
1.輕簡省力高效生產技術 | 大蠶軌道式地面飼養,熟蠶方格蔟自動上蔟,蠶繭機械采摘等 | 3 |
2.小蠶共育、蠶繭烘干設施設備 | 設施設備齊備,運行良好,小蠶共育率達80%以上 | 3 |
3.優良蔟具應用率 | 達90%以上 | 2 |
4.蠶沙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 達80%以上 | 2 |
(五)水果產業 | 10 | |
1.良種苗木繁育 | 無病健康苗木繁育能力達50萬株以上,或提供良種接穗300萬芽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80%以上 | 3 |
3.優質果品率 | 達80%以上 | 2 |
4.綜合機械化率 | 達50%以上 | 2 |
(六)茶葉產業 | 10 | |
1.標準茶園建設 | 覆蓋率達80%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8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50%以上 | 2 |
4.副產品綜合利用率 | 達80%以上 | 2 |
(七)蔬菜和其他種植產業 | 10 | |
1.設施農業面積 | 大棚等設施農業面積200畝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8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60%以上 | 2 |
4.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 達80%以上 | 2 |
合 計 | 100 |
備注:1.星級分值:三星級70-79分,四星級80-89分,五星級90-100分。
2.一票否決:發生禁限用農藥殘留超標、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嚴重環境污染事故。
3.加分項目:在縣域范圍內有主導產業加工園區,且年加工產值達3億元
以上的加10分。
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水產業類)建設標準
指標 | 標 準 | 分值 |
一、組織管理 | 15 | |
(一)制定實施方案 | 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印發,并列入設區市、縣(市、區)示范區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1 |
(二)成立專門工作機構 | 成立專門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3人以上 | 1 |
(三)編制規劃 | 設區市或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 1 |
(四)列入績效考評 | 列入年度設區市、縣(市、區)績效考評 | 1 |
(五)農村綜合改革 | 按要求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工作 | 2 |
(六)設區市協調財政、金融等資金投入 | 1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500萬元-1000萬元的得2分,5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七)縣(市、區)整合涉農資金投入 | 2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1000萬元-2000萬元的得2分,10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八)經營主體投入 | 10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5000萬元-10000萬元的得2分,50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二、基礎設施建設 | 10 | |
(一)選址 | 交通便利 | 1 |
(二)標準魚塘建設 | 覆蓋率達80%以上 | 2 |
(三)道路建設 | 路網完善,路面硬化,滿足機械化生產和生活等需要 | 2 |
(四)水利建設 | 灌排體系配套完善,養殖用水質量符合要求,配套設施齊全完好并發揮作用 | 2 |
(五)電力建設 | 電網完善,電力供應滿足生產、生活等需求 | 2 |
(六)設施農業用地合法性 | 符合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 | 1 |
三、科技支撐 | 13 | |
(一)主導產業主推品種 | 覆蓋率達90%以上,有水產種苗繁育基地 | 3 |
(二)主要養殖技術 | 主推技術在區內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3 |
(三)水產苗種檢疫率 | 100% | 2 |
(四)養殖廢水處理率 | 100% | 2 |
(五)病死水產養殖動物無害化處理率 | 100% | 1 |
(六)建立科研單位聯系掛鉤機制 | 與國家或自治區級的科研機構、創新團隊、高等院校等建立聯系掛鉤機制,有技術專家或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對口幫扶指導 | 2 |
四、三產融合 | 22 | |
(一)農產品加工 | 初加工率達70%以上得1分,在縣域范圍內有規模以上主導產業加工廠得2分,形成完整的主導產業體系得2分,有主導產業系列加工產品3個以上得2分,形成標準化、現代化、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規模以上主導產業加工區得5分 | 12 |
(二)冷鏈物流倉儲 | 有產地冷鏈物流和倉儲等配套設施設備 | 5 |
(三)生產設施設備 | 設施設備齊全,運行良好 | 2 |
(四)電子商務 | 有電子商務企業入駐或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并運行良好 | 1 |
(五)拓展農業功能 | 拓展富硒、生態、康養、文化教育等功能 | 2 |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 | 9 | |
(一)建立生產管理相關制度和標準 | 制定農產品生產管理、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相關制度,制定和執行相關生產技術規程 | 2 |
(二)有完善的生產檔案 | 有完整的生產記錄(保存2年以上),完善農業投入品來源及使用記錄 | 2 |
(三)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 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自行開展上市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并納入省部級、市級例行監測或抽檢范圍 | 2 |
(四)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 | 有追溯管理技術標準,執行追溯管理(包括投入品管理、生產加工管理、銷售流向、檢測信息管理等),接入省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并運行良好 | 3 |
六、農產品品牌建設 | 6 | |
(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 主導產品獲批使用區域公用品牌 | 2 |
(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品一標”建設 | 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或綠色農產品認證或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得2分,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得1分 | 2 |
(三)品牌建設 | 有廣西名牌產品的得2分,主導產品已注冊商標得1分 | 2 |
七、經營與效益 | 17 | |
(一)養殖規模 | 沿海地區海水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1000畝以上;海上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貝類浮筏式吊養殖)片區核心區海域面積300畝以上;內陸地區淡水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400畝以上;稻(蓮藕)田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400畝以上 | 3 |
(二)拓展區、輻射區主導產業覆蓋率 | 拓展區主導產業覆蓋率達60%以上得1分,輻射區主導產業覆蓋率達30%以上得1分,符合綠色生態要求 | 2 |
(三)招商引資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引進國家級涉農龍頭企業得5分,引進省級涉農龍頭企業并有一定規模得3分,成立農民合作社1家以上得1分,成立家庭農場1家以上得1分,有專業大戶得1分 | 5 |
(四)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 | 有供銷合作社、疫病防治等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服務 | 2 |
(五)核心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高于拓展區10%以上、輻射區20%以上、所在鄉鎮30%以上 | 2 |
(六)核心區年經營收入 | 3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1000萬元-3000萬元的得2分,10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八、產業文化 | 8 | |
(一)主導產業文化 | 展示廳200平方米以上,以圖、文、物、非物質文化等多種形式展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主導產業歷史淵源、自然屬性、生產工藝、產品功能、科技進步、產業戰略、發展藍圖等,與當地地域文化相結合 | 4 |
(二)產業特色 | 主導產業特色明顯,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 | 4 |
合 計 | 100 |
備注:1.星級分值:三星級70-79分,四星級80-89分,五星級90-100分。
一票否決:發生禁限用農藥殘留超標、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重特大安全
生產事故、嚴重環境污染事故。
? ? ?3.加分項目:在縣域范圍內有主導產業加工園區,且年加工產值達3億元
以上的加10分。
附件3
縣級示范區建設標準
指?標 | 標準 | 分值 |
一、組織管理 | 15 | |
(一)制定實施方案 | 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由縣(區)人民政府印發,列入縣(區)示范區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1 |
(二)成立專門工作機構 | 成立專門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 | 1 |
(三)編制規劃 | 縣(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 1 |
(四)列入績效考評 | 列入縣(區)年度績效考評 | 1 |
(五)農村綜合改革 | 按要求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工作 | 2 |
(六)縣(區)整合各級資金投入 | 600萬元以上的得6分,500萬元-600萬元的得5分,400萬元-500萬元的得4分,300萬元-400萬元的得3分,200萬元-300萬元的得2分,2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6 |
(七)經營主體投入 | 2000萬元以上的得3分,1000萬元-2000萬元的得2分,10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二、基礎設施建設 | 9 | |
(一)選址 | 交通便利 | 1 |
(二)道路建設 | 路網完善,主干道路面硬化,田間道路滿足機械化生產和生活等需要。 | 2 |
(三)水利建設 | 灌排體系配套完善,人畜飲水質量符合要求,配套設施齊全完好并發揮作用。 | 2 |
(四)電力建設 | 電網完善,電力供應滿足生產、生活等需求。 | 2 |
(五)設施農業用地合法性 | 符合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 | 2 |
三、科技支撐 | 12 | |
(一)主導產業主推品種 | 覆蓋率達80%以上 | 3 |
(二)主要種養技術 | 主推技術在市內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區內先進水平?。 | 3 |
(三)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應免畜禽免疫密度、水產苗種檢疫率 | 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70%以上,或者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90%以上,或者水產苗種檢疫率達90%以上,充分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 | 3 |
(四)建立科技專家對口幫扶機制 | 有技術專家或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對口幫扶指導。 | 3 |
四、三產融合 | 17 | |
(一)農產品加工 | 有農產品初級加工得2分,在縣域范圍內有主導產業加工廠得3分,有主導產業系列加工產品3個以上得3分。 | 8 |
(二)冷鏈物流倉儲 | 有地頭冷庫、倉儲或有穩定的冷鏈物流服務。 | 5 |
(三)電子商務 | 有電子商務企業入駐或建立電子商務平臺 | 2 |
(四)拓展農業功能 | 拓展富硒、生態、康養、文化教育等功能。 | 2 |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 | 9 | |
(一)建立生產管理相關制度和標準 | 制定農產品生產管理、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相關制度,制定和執行相關生產技術規程。 | 2 |
(二)有完善的生產檔案 | 有完整的生產記錄,尤其是要有農業投入品來源及使用記錄。 | 2 |
(三)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 設置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設備齊全,且運行良好;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自行開展上市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 | 2 |
(四)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 | 有追溯管理技術標準,執行追溯管理(包括投入品管理、生產加工管理、銷售流向、檢測信息管理等)。 | 3 |
六、農產品品牌建設 | 7 | |
(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 主導產品獲批使用區域公用品牌 | 2 |
(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品一標”建設 | 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或綠色農產品認證或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得2分,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得1分。 | 2 |
(三)品牌建設 | 有廣西名牌產品 | 2 |
(四)注冊商標 | 主導產品已注冊商標 | 1 |
七、經營與效益 | 13 | |
(一)拓展區、輻射區主導產業覆蓋率 | 拓展區主導產業覆蓋率達50%以上得1分,輻射區主導產業覆蓋率達20%以上得1分,符合綠色生態要求。 | 2 |
(二)招商引資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引進規模以上涉農企業得3分,成立農民合作社1家以上得1分,成立家庭農場1家以上得1分,有專業大戶得1分。 | 3 |
(三)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 | 有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服務 | 2 |
(四)核心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高于拓展區10%以上、輻射區15%以上、所在鄉鎮20%以上。 | 3 |
(五)核心區年經營收入 | 2000萬元以上得3分,1000萬元-2000萬元得2分,1000萬元以下得1分。對未進入投產期、且經營正常的示范區,采用合理估算的方法計算經營收入。 | 3 |
八、產業文化 | 8 | |
(一)主導產業文化 | 建設有以圖、文、物等多種形式展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主導產業產品功能、技術要領、產業發展計劃等的展示室。 | 4 |
(二)產業特色 | 主導產業特色明顯,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 | 4 |
九、主導產業分項 | ||
(一)糧食產業 | 10 | |
1.高標準農田建設 | 已完成 | 3 |
2..綜合機械化率 | 達80%以上 | 2 |
3.烘干及加工設備 | 烘干及加工設備齊全 | 3 |
4.秸稈還田和冬種綠肥 | 秸稈還田率達80%以上,開展冬種綠肥。 | 2 |
(二)糖料蔗產業 | 10 | |
1.雙高基地建設 | 已完成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6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50%以上 | 2 |
4.糖料蔗綜合利用率 | 達50%以上 | 2 |
(三)食用菌產業 | 10 | |
1.設施化、工廠化生產 | 實現設施化、工廠化生產,技術先進。 | 3 |
2.菌種培養 | 實現無菌接種、分離和培養。 | 3 |
3.預冷保鮮儲運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 | 2 |
4.菌糠資源化利用率 | 達90%以上 | 2 |
(四)桑蠶產業 | 10 | |
1.輕簡省力高效生產技術 | 大蠶軌道式地面飼養,熟蠶方格蔟自動上蔟,蠶繭機械采摘等。 | 3 |
2.小蠶共育、蠶繭烘干設施設備 | 設施設備齊備,運行良好,小蠶共育率達70%以上。 | 3 |
3.優良蔟具應用率 | 達80%以上 | 2 |
4.蠶沙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 達70%以上 | 2 |
(五)水果產業 | 10 | |
1.健康苗木覆蓋率 | 達80%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60%以上。 | 3 |
3.優質果品率 | 達70%以上 | 2 |
4.綜合機械化率 | 達40%以上 | 2 |
(六)茶葉產業 | 10 | |
1.標準茶園建設 | 覆蓋率達70%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6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40%以上 | 2 |
4.副產品綜合利用率 | 達70%以上 | 2 |
(七)蔬菜和其他種植產業 | 10 | |
1.設施農業面積 | 大棚等設施農業面積100畝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6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50%以上 | 2 |
4.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 達70%以上 | 2 |
(八)畜禽產業 | 10 | |
1.養殖規模 | 生豬年出欄5000頭以上、蛋禽年存欄1萬羽以上、肉禽年出欄2萬羽以上、肉牛存欄200頭以上、肉羊存欄300只以上、奶牛存欄100頭以上。 | 2 |
2.生產設施設備 | 設施設備齊全,運行良好。 | 2 |
3.生態綠色發展 | 實施“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方式。 | 2 |
4.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 | 100% | 2 |
5.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 | 100% | 2 |
(九)水產品產業 | 10 | |
1.養殖規模 | 內陸地區淡水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100畝以上;水稻(蓮藕)田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150畝以上。 | 3 |
2.生產設施設備 | 設施設備齊全,運行良好。 | 2 |
3.標準魚塘建設 | 覆蓋率達60%以上 | 2 |
4.養殖廢水處理率 | 100% | 2 |
5.病死魚無害化處理率 | 100% | 1 |
(十)休閑農業 | 10 | |
1.休閑體驗項目 | 農業休閑體驗項目不少于3項,有特色農產品銷售。 | 2 |
2.農業資源與農業景觀利用 | 效果突出 | 2 |
3.服務設施 | 有專門的游客接待場所,有條件完備的餐飲場所,有配套的停車場所、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 | 2 |
4.年營業收入 | 200萬元以上(含200萬元)得2分,200萬元以下得1分。 | 2 |
5.安全衛生等條件 | 執行有關安全法規、規章,并取得衛生、環保、消防等部門許可。 | 2 |
合 計 | 100 |
備注:1.總分100分,70分及以上為合格。
2.一票否決:發生禁限用農藥殘留超標、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重特大安全
生產事故、嚴重環境污染事故。
附件4
鄉級示范園建設標準
指?標 | 標準 | 分值 |
一、組織管理 | 16 | |
(一)制定實施方案 | 鄉鎮人民政府印發 | 2 |
(二)成立專門工作機構 | 成立專門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 | 2 |
(三)編制規劃 | 鄉鎮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 2 |
(四)列入績效考評 | 列入年度縣(區)、鄉鎮績效考評。 | 2 |
(五)整合各級資金投入 | 200萬元以上的得4分,100萬元-200萬元的得3分,50萬元-100萬元的得2分,5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4 |
(六)經營主體投入 | 300萬元以上的得4分,100萬元-300萬元的得3分,100萬元以下的得2分。 | 4 |
二、基礎設施建設 | 14 | |
(一)選址 | 交通便利 | 2 |
(二)道路建設 | 路網完善,滿足機械化生產和生活等需要。 | 3 |
(三)水利建設 | 灌排體系配套完善,人畜飲水質量符合要求,配套設施齊全完好并發揮作用。 | 3 |
(四)電力建設 | 電網完善,電力供應滿足生產、生活等需求。 | 3 |
(五)設施農業用地合法性 | 符合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 | 3 |
三、科技支撐 | 14 | |
(一)主導產業主推品種 | 覆蓋率達70%以上 | 4 |
(二)主要種養技術 | 主推技術在縣內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市內先進水平?。 | 4 |
(三)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應免畜禽免疫密度、水產苗種檢疫率 | 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60%以上,或者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80%以上,或者水產苗種檢疫率達80%以上,充分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 | 3 |
(四)建立科技專家對口幫扶機制 | 有技術專家對口幫扶指導 | 3 |
四、三產融合 | 10 | |
(一)農產品加工 | 有農產品初加工 | 5 |
(二)電子商務 | 有電子商務企業入駐或建立電子商務平臺 | 5 |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 | 11 | |
(一)建立生產管理相關制度和標準 | 制定農產品生產管理、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相關制度,制定和執行相關生產技術規程。 | 2 |
(二)有完善的生產檔案 | 有完整的生產記錄,尤其是要有農業投入品來源及使用記錄。 | 3 |
(三)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 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開展上市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 | 3 |
(四)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 | 有追溯管理技術標準,執行追溯管理(包括投入品管理、生產加工管理、銷售流向、檢測信息管理等)。 | 3 |
六、農產品品牌建設 | 11 | |
(一)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品一標”建設 | 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或綠色農產品認證或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得4分,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得2分。 | 4 |
(二)品牌建設 | 有廣西名牌產品 | 4 |
(三)注冊商標 | 主導產品已注冊商標 | 3 |
七、經營與效益 | 14 | |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有涉農企業得5分,有農民合作社1家以上得2分,有家庭農場1家以上得2分,有專業大戶得1分。 | 5 |
(二)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 | 有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服務 | 3 |
(三)核心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高于拓展區5%以上、輻射區10%以上、所在鄉鎮15%以上。 | 3 |
(四)核心區年經營收入 | 300萬元以上的得3分,100萬元-300萬元的得2分,10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3 |
八、主導產業分項 | ||
(一)糧食產業(參評條件:集中連片200畝以上,山區和貧困地區100畝以上) | 10 | |
1.高標準農田建設 | 已完成 | 3 |
2.綜合機械化率 | 達60%以上 | 2 |
3.烘干及加工設備 | 烘干及加工設備齊全 | 3 |
4.秸稈還田和冬種綠肥 | 秸稈還田率達70%以上,開展冬種綠肥。 | 2 |
(二)糖料蔗產業(參評條件:集中連片200畝以上) | 10 | |
1.雙高基地建設 | 已完成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5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40%以上 | 2 |
4.糖料蔗綜合利用率 | 達40%以上 | 2 |
(三)食用菌產業(參評條件:30畝或2萬平方米或30萬袋以上) | 10 | |
1.設施化生產 | 技術先進 | 3 |
2.菌種培養 | 實現無菌接種、分離和培養。 | 3 |
3.預冷保鮮儲運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 | 2 |
4.菌糠資源化利用率 | 達80%以上 | 2 |
(四)桑蠶產業(參評條件:集中連片200畝以上) | 10 | |
1.輕簡省力高效生產技術 | 大蠶軌道式地面飼養,熟蠶方格蔟自動上蔟,蠶繭機械采摘等。 | 3 |
2.小蠶共育、蠶繭烘干設施設備 | 設施設備齊備,運行良好,小蠶共育率達60%以上。 | 3 |
3.優良蔟具應用率 | 達70%以上 | 2 |
4.蠶沙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 達60%以上 | 2 |
(五)水果產業(參評條件:集中連片150畝以上) | 10 | |
1.健康苗木覆蓋率 | 達70%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50%以上。 | 3 |
3.優質果品率 | 達60%以上 | 2 |
4.綜合機械化率 | 達30%以上 | 2 |
(六)茶葉產業(參評條件:集中連片200畝以上) | 10 | |
1.標準茶園建設 | 覆蓋率達60%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5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30%以上 | 2 |
4.副產品綜合利用率 | 達60%以上 | 2 |
(七)蔬菜和其他種植產業(參評條件:集中連片100畝以上) | 10 | |
1.設施農業面積 | 大棚等設施農業面積50畝以上 | 3 |
2.水肥一體化設施 | 設施齊備,運行良好,覆蓋率達50%以上。 | 3 |
3.綜合機械化率 | 達40%以上 | 2 |
4.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 達60%以上 | 2 |
(八)畜禽產業 | 10 | |
1.養殖規模 | 生豬年出欄2000頭以上、蛋禽年存欄5000羽以上、肉禽年出欄1萬羽以上、肉牛存欄100頭以上、肉羊存欄200只以上、奶牛存欄50頭以上。 | 2 |
2.生產設施設備 | 設施設備齊全,運行良好。 | 2 |
3.生態綠色發展 | 實施“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方式。 | 2 |
4.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 | 100% | 2 |
5.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 | 100% | 2 |
(九)水產品產業 | 10 | |
1.養殖規模 | 內陸地區淡水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50畝以上;水稻(蓮藕)田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75畝以上。 | 3 |
2.生產設施設備 | 設施設備齊全,運行良好。 | 2 |
3.標準魚塘建設 | 覆蓋率達50%以上 | 2 |
4.養殖廢水處理率 | 100% | 2 |
5.病死魚無害化處理率 | 100% | 1 |
(十)休閑農業 | 10 | |
1.休閑體驗項目 | 農業休閑體驗項目不少于2項,有特色農產品銷售。 | 2 |
2.農業資源與農業景觀利用 | 效果突出 | 2 |
3.服務設施 | 有游客接待場所、餐飲場所、停車場所、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 | 2 |
4.年營業收入 | 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得2分,100萬元以下得1分。 | 2 |
5.安全衛生等條件 | 執行有關安全法規、規章,并取得衛生、環保、消防等部門許可。 | 2 |
合 計 | 100 |
注:1.總分100分,70分及以上為合格。
? ? ?2.一票否決: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或嚴
重環境污染事故。
鄉級示范園(林業類)建設標準
指標 | 標準 | 分值 |
一、組織領導 |
| 7 |
(一)制定實施方案 | 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導、多元投入的建設運行新機制的得2分,尚未構建完善的酌情給分;建立長效管理制度或管理辦法的得1分,尚未建立健全的酌情給分。 | 3 |
(二)成立或明確綜合管理協調機構 | 成立管理協調機構,有工作機構、有人員、有辦公場所、有相應工作經費的得1分;主管部門相關單位、建設運營主體分工明確的得1分。 | 2 |
(三)出臺支持建設的政策文件 | 落實項目建設責任的得1分;鄉(鎮)人民政府出臺涉及財政、金融、土地和人才等扶持政策文件的得1分。 | 2 |
二、建設規劃編制 | 3 | |
(一)規劃編制完成情況 | 完成規劃編制的得2分,沒有編制規劃的得0分。 | 2 |
(二)規劃文本內容 | 內容符合自治區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創建思路、創建目標、創建要求和建設標準的得1分,部分符合的酌情給分。 | 1 |
三、基礎設施建設 | 16 | |
(一)道路建設 | 路網完善,路面硬化,滿足機械化生產和生活等需要,得4分,部分滿足的酌情給分。 | 4 |
(二)水利建設 | 灌排體系配套完善,人蓄飲水質量符合要求,配套設施齊全完好并發揮作用的,得3分,部分滿足的酌情給分。 | 3 |
(三)電力設施建設 | 完全滿足生產、生活要求的得3分,部分滿足的酌情給分。 | 3 |
(四)通信及互聯網建設 | 通信信號良好、互聯網網絡基本覆蓋,得3分,只實現一項的得1分,兩項都不實現的得0分。 | 3 |
(五)環境保護 | 環保設施設備完善的得3分,部分具備有待提升的得1分。 | 3 |
四、產業發展 | 22 | |
(一)產品加工體系完善 | 在當地建成實用初加工或精深加工企業或項目的得5分(花卉苗木類:有采收、包裝的得5分;森林生態文化旅游類:旅游產品形式多樣、制作精美、內涵豐富的得5分)。 | 5 |
(二)主導產業體系完善 | 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體系的得3分,產業體系不完善的酌情給分。 | 3 |
(三)產業組織化程度 | 有入駐企業或有專業合作組織得3分;入駐企業中有注冊資金在200萬元以上的得1分,100萬元以上的得0.5分,不足100萬元的得0分。 | 4 |
(四)品牌建設、產品銷售、電子商務、信用等級 | 獲得名牌產品的得1分;形成穩定、完善的銷售網絡的得1分;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得1分;將林產品品質提升到生態、綠色有機的水平,全面提高示范區及其產品的品牌效應、信用等級和服務能力的得1分。 | 4 |
(五)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產品質量保障、安全生產管理 | 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實行標準化生產,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得2分;社會專業化服務水平達50 | 6 |
五、鄉村建設與產業文化 | 10 | |
(一)帶動就業人數 | 帶動就業人數100人以上的得3分,50人以上的得2分,30人以上的得1分,20人以上的得0.5分,20人以下的得0分。 | 3 |
(二)企業效益、林農增收 | 企業效益高于同行業的得1分;帶動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發展和林農增收致富的得1分。 | 2 |
(三)村容村貌、文化娛樂建設 | 村容村貌整潔、美化,建有相應的文化娛樂設施的得2分,部分完成的,酌情給分。 | 2 |
(四)標識牌制作和設置 | 標識牌清晰、完善、數量充足的得1分,滿足基本需求的得0.5分,有明顯缺失的得0分。 | 1 |
(五)產業文化宣傳 | 有以圖、文、物等多種形式展示主導產業產品功能、技術要領、產業發展計劃等得2分不能充分展示的酌情給分。 | 2 |
六、支撐保障 | 27 | |
(一)資金投入 | 15 | |
1.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 統籌整合各級財政資金投入達到300萬元及以上的得5分,200萬元以上的得4分,100萬元以上的得3分,50萬元以上的得2分,30萬元以上的得1分,不足30萬元的得0分。 | 5 |
2.經營主體投資強度 | 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共同投資額達到500萬元及以上的得5分,300萬元以上的得4分,200萬元以上的得3分,100萬元以上的得2分,50萬元以上的得1分,不足50萬元的得0分。 | 5 |
3.建設投資完成情況 | 得分=完成值÷投資計劃值×分值,最高分為3分。 | 3 |
4.林業金融服務 | 開展有林權抵押擔保、林地林木未來收益權、資產抵押擔保、擔保資產監管、林業資源收儲等方面創新試點;推行政策性森林保險;引導示范區龍頭企業建立風險基金,形成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組織、林農的風險保障機制。有其中一項均可得2分。 | 2 |
(二)土地落實 | 4 | |
1.落實用地情況 | 按規劃進度要求取得相應土地的經營使用權的得2分,否則不得分。 | 2 |
2.設施用地合法性 | 充分利用國土資源部門用地優惠政策,保障設施用地的得1分;建設或設施用地手續健全、土地利用合法合規的得1分,否則不得分。 | 2 |
(三)人才支撐 | 8 | |
1.人才引進 | 有本科以上學歷或初級職稱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的,或聘用相關專家的得2分,沒有的得0分。 | 2 |
2.技術依托 | 明確落實1家縣級以上科研教育或技術推廣單位作為長期穩定的技術合作或依托單位的得2分,沒有的得0分。 | 2 |
3.業務培訓 | 每年開展業務培訓200人次以上的得2分,100人次以上的得1分,50人以上的得0.5分,不足50人的得0分。 | 2 |
4.引進、推廣先進實用技術 | 引進、轉化或推廣先進實用技術1項以上的得2分,沒有的得0分。 | 2 |
七、示范區主導產業分項 | 15 | |
(一)珍貴樹種及優勢用材林類 | 15 | |
1.種植規模 | 松、杉、桉、樟、竹子等鄉土樹種和紅椎、西南樺、禿杉、沉香、降香黃檀、格木、柚木、檀香等廣西重點發展珍貴樹種類300畝以上,達不到要求規模的酌情給分。 | 3 |
2.基礎設施 | 道路、防火、管護等林區生產生活配套設施較為齊全,得2分。 | 2 |
3.科技研發與推廣 | 與現代規?;鐔挝唤ㄓ虚L期穩定供苗合作關系,得1分;推廣應用良種良法、測土配方施肥、密度調控、生態復合經營等現代先進實用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水平先進,種源清晰,得1分;運用生態、物理措施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得1分;有相應的科研支撐單位,有科技人員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得1分。 | 4 |
4.產業示范 | 活立木年生長量比其他同類品種高20%以上,得1分;生態效益顯著,能有效改善林分結構和增加生物多樣性,得1分;實施產業化經營,形成較完整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產業鏈,得1分;以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把一家一戶農民組織起來,進行技術推廣、試驗示范,得1分。 | 4 |
5.產業功能拓展 | 強化產業聯動,帶動周邊地區開展森林旅游、生態休閑等產業發展,一、二、三產聯動,實現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得2分。 | 2 |
(二)特色經濟林類 | 15 | |
1.種植規模 | 油茶、核桃、八角、板栗、肉桂、堅果及其他特色林果等經濟林300畝以上。 | 3 |
2.基礎設施 | 道路、防火、管護等林區生產生活配套設施較為齊全的得3分,部分齊全的,酌情給分。 | 3 |
3.科技研發與推廣 | 與現代規?;鐔挝唤ㄓ虚L期穩定供苗合作關系,得1分;嚴格控制使用化肥和有毒農藥,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得2分;推廣使用有機生物肥料、專用配方肥料,得1分;運用生態、物理措施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得1分。 | 5 |
4.示范效益 | 推廣應用審(認)定良種的覆蓋率達80%以上,得1分;各類經濟林產品單產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0%以上或處于全縣前列,得1分。 | 2 |
5.建設、運營,功能拓展 | 形成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組織和林農緊密相連的產業化格局,得1分;加強產業聯動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得1分。 | 2 |
(三)花卉苗木類 | 15 | |
1.種植規模 | 種植面積達到200畝以上 | 3 |
2.現代化設施 | 因地、因品種推廣使用先進的溫室、大棚和高效節水灌溉設施以及種苗繁育設施的2分;適當安裝溫控、水控、濕控、冷藏設施有儲藏、包裝和初加工等采后處理場地和設施的2分,部分完成的酌情給分。 | 4 |
3.科技研發與推廣 | 研發和引進新品種、新技術1個(項)以上或者培育當地特色花卉苗木品種品牌,得2分;主導品種或主推技術覆蓋率達50%以上得1分,生產標準化普及率達50%以上,得1分。 | 4 |
4.有害生物防治 | 運用生態、物理措施防治有害生物,得1分。 | 1 |
5.景觀打造、科普教育及產業拓展 | 在發展主導產業的基礎上,注重景觀效果的打造,造景、圖案主題明確,色彩搭配合理景觀層次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化,得1分;有科普宣傳、植物科屬牌匾,得1分;合理利用和開發示范區的休閑觀光、生態文化等功能,增強示范帶動效應,得1分。 | 3 |
(四)林下種養類 | 15 | |
1.經營規模 | 經營面積300畝以上或年產值達300萬元以上,得3分。 | 3 |
2.硬件設施建設 | 建設集貯藏、冷鏈、運輸于一體的林下經濟產品場所,得1分;積極發展實體展示和網絡營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得1分。 | 2 |
3.產品要求 | 品種特色明顯,發展優勢突出,產品100%達到無公害農產品要求,得1分;有種養管理、動物防疫、產品質量監測、投入品監管等為主體的追溯體系,得1分;建立林下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體系以及生產檔案制度、產地準出制度和培訓制度的得1分。 | 3 |
4.科技研發與推廣 | 主導品種覆蓋率50%以上,得1分;主推技術覆蓋率達50%以上,得1分,質量安全關鍵技術到位率達50%以上,得0.5分,林業有害生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50%以上,得0.5分。 | 3 |
5.種養殖模式 | 普遍采用高效生態養殖模式,食用菌等原料資源得到高效循環利用,科學控制種養殖密度,得1分;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標準化生產比例達50%以上的得1分。 | 2 |
6.環保設施、疫病防控 | 各類糞污無害化處理和消納利用率達到70%以上,或者林下旅游類園區有完善的垃圾、廢物及生產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體系,得1分;動物疫病防控設施設備及糞污、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完備,得1分。 | 2 |
(五)森林生態文化旅游類 | 15 | |
1.經營規模 | 以1處生態文化村屯或森林旅游為主要內容的景區為主體的得3分。 | 3 |
2.硬件設施、配套設施 | 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道路(含棧道、步道)、旅游廁所、停車場、餐飲住宿、游玩休憩、現代導覽等基礎設施齊全和綜合服務能力完善,景觀特色明顯的,得3分;部分完成酌情給分。 | 3 |
3.游客量或旅游消費 | 年接待游客量5萬人以上或年旅游消費100萬元以上的得4分,3萬人以上或年旅游消費60萬元以上的得3分,2萬人以上或年旅游消費40萬元以上的得2分,1萬人以上或年旅游消費20萬元以上的得1分,1萬人以下或年旅游消費20萬元以下的不得分。 | 4 |
4.建設、運營 | 旅游景區的管理機構較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有效,得1分;示范區周邊群眾崇尚生態文化,形成尊重自然,愛護環境的村規民約和良好習慣,得1分。 | 2 |
5.產業功能拓展 | 旅游品牌特色突出,森林旅游文化氛圍濃厚,得2分;通過流轉租賃土地(林地)、資產入股分紅、農林產品銷售、餐飲住宿服務、勞務用工等帶動周邊地區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的,得1分。 | 3 |
合計 | 100 |
備注:1.總分100分,70分及以上為合格。
? ? ? ? 2.一票否決: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或
嚴重環境污染事故。
附件5
村級示范點建設標準
指?標 | 標準 | 分值 |
一、組織管理 | 15 | |
(一)制定實施方案 | 鄉鎮人民政府印發。 | 3 |
(二)配備工作人員 | 配備專職工作人員。 | 3 |
(三)列入績效考評 | 列入年度縣、鄉鎮績效考評。 | 3 |
(四)縣整合各級資金投入 | 10萬元以上的得6分,5萬元—10萬元的得4分,5萬元以下的得2分,無投入不得分。 | 6 |
二、基礎設施建設 | 15 | |
(一)道路建設 | 道路基本完善,滿足生產和生活等需要。 | 4 |
(二)水利建設 | 灌排體系配套完善。 | 4 |
(三)電力建設 | 電網完善,電力供應滿足生產、生活等需求。 | 4 |
(四)設施農業用地合法性 | 符合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 | 3 |
三、經營與效益 | 30 | |
(一)建設規模 | 規模連片50畝以上(食用菌產業1萬平方米或10萬袋以上);畜牧業:生豬年出欄300頭以上,蛋禽年存欄3000羽以上,肉禽年出欄6000羽以上,肉牛存欄40頭以上,肉羊存欄100只以上;漁業:淡水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30畝以上(網箱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水稻(蓮藕)田養殖片區核心區面積50畝以上。林業:規模連片100畝以上。 | 10 |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有涉農企業得4分,有農民合作社得3分,有家庭農場得2分,有種養大戶得1分。 | 10 |
(三)村級示范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村級示范點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所在行政村高10%以上得5分,高5%-10%以上的得3分,低于5%的不得分。 | 5 |
(四)村級示范點經營收入 | 30萬元以上的得5分,20萬元—30萬元的得3分,20萬元以下的得1分。 | 5 |
四、標準化生產 | 20 | |
(一)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應免畜禽免疫密度、水產苗種檢疫率 | 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0%以上,或者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60%以上,或者水產苗種檢疫率達50%以上。 | 5 |
(二)建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制度 | 全部建立。 | 5 |
(三)水肥一體化設施或畜禽生產配套用房或標準魚塘建設 | 設施齊備。 | 10 |
五、科技應用和品牌建設 | 20 | |
(一)主導產業主推品種 | 覆蓋率達60%以上。 | 6 |
(二)主要種養技術 | 主推技術領先。 | 5 |
(三)對口幫扶 | 有對口幫扶技術人員。 | 6 |
(四)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三品”建設 | 獲得“三品”任意一項認證的得3分。 | 3 |
合計 | 100 |
備注:1.總分100分,70分及以上為合格。
2.一票否決: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或
嚴重環境污染事故。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 ? ? 2020年5月27日印發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