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gend id="puhvb"><noscript id="puhvb"></noscript></legend>
    <rp id="puhvb"><object id="puhvb"></object></rp>
    <form id="puhvb"></form>

    <em id="puhvb"><strike id="puhvb"><u id="puhvb"></u></strike></em>
    融政辦發

    融政辦發〔2020〕44號 關于印發《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來源: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日期: 2020-07-10 14:10    |  作者: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辦公室文件


    融政辦發〔202044

    ??????????????????????????????????????????????????????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地質災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機關各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710

    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切實做好202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程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基本狀況,制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機制,最大程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完善我縣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處理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點與面的關系,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及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群測群防監控,不留地質災害防治盲點或死角,做到防災避險工作全覆蓋。

    二、重點防范期及區段

    (一)重點防范期。根據氣象、水文、水利部門提供的《融水區域主要降雨值表》,我縣每年平均有暴雨78次,大暴雨12次,暴雨多出現在48月,占全年降雨總數的73%,以6月最多,78月次之,每年山洪暴發平均35次。因此,我縣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48月。

    (二)重點防范區段。根據我縣的地理、氣象及地質條件,我縣地質災害防范區段大致為:

    1.縣城以北的中低山地區,特別是變質巖出露地區,山高坡陡,山體坡度3555度,上覆殘積層以含碎石粘土或碎石土為特征,厚度13米,結構疏松,強度較低,下伏變質巖是不透水層,大氣降雨下滲后在松散層內轉移,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重點防范區段,包括桿洞、同練、汪洞、三防、滾貝、洞頭、安太、懷寶、四榮、白云、安陲、大浪、香粉、良寨、拱洞、紅水、大年等鄉鎮。

    2.縣城以南的峰林區,不少建筑物依山而建,石山由可溶蝕的灰巖、白云巖組成。由于山坡較陡,山體上各種裂隙發育,巖體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后形成危巖,主要地質災害災種類是危巖崩塌。融水鎮、永樂鎮、和睦鎮的石山區及融江沿岸(特別是侵蝕岸)是危巖崩塌、邊岸崩塌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區段。

    3隨著礦山開發,新開公路、新建水電項目等人為工程活動的日益加劇,極易引發滑坡、泥石流、塌岸、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因此,該類工程項目所在地同屬重點防范區域。

    三、地質災害易發區、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全縣共有200個行政村社區),1227個屯,63571、270762人生活居住地屬地質災害易發區。我縣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526處,威脅人口16113人(其中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隱患點1處,大型地質災害險情隱患點6處,中型地質災害險情隱患點22處,小型地質災害險情隱患點497處)。2020統計列入區級重點預防地質災害易發區43處,列入區級重點預防地質災害險情隱患點8處。災種類型:滑坡176處,不穩定斜坡68處,泥石流14處,塌岸、危巖崩塌266處,地面塌陷、地裂縫3處。上述地質災害險情隱患點分布于教育22處,水利26處,交通253處,科工貿8處,住建1處,旅游4處,林業13處,農業農村81處,礦山4處。其余分布各鄉鎮(詳見附件材料)。我縣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多處于臨界狀態,在暴雨、長時間降雨、洪水、震動或人為生產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隨時可能致災。

    四、地質災害防治對策及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1.要高度重視。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根據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切實加強領導,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求,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責任制,縣人民政府與各鄉鎮人民政府及縣直各有關部門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狀,各鄉鎮人民政府要與本轄區內所有村屯(社區)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狀;各有關部門要與所有本系統下屬及管轄單位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狀。各鄉鎮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對本轄區本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自然規劃、教育、水利、交通、住建、公安、財政、水文、文體廣旅、民政、科技貿、農業農村、氣象等有關部門要按照部門職責分工,認真履行好各自的職責,把防治責任、防治經費落實到位,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齊心協力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因責任不落實、經費不到位、人員不到崗而引起嚴重后果的,要依照有關規定追究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各鄉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和系統管轄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第一責任人。為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真正做到全覆蓋,各鄉鎮人民政府應參照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網絡建設模式,把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本行政轄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建設體系,實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縣人民政府各有關組成部門、各有關直屬機構要對本部門系統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全責,要建立健全監測、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實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

    2準確定人。在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自然規劃等有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各鄉鎮人民政府、教育、水利、交通、住建、文體廣、民政、科工貿、林業、衛生健康等部門及各村委(社區)的主要負責人為本轄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人,以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村(居)民、行政、企事業單位員工為主體,選擇責任心強、有文化知識的村(居)民、單位員工作為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員。

    3明確責任。對選定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要明確職責、分解任務,填寫責任表并簽名。明確各鄉鎮人民政府、各部門、包村干部、村(社區)、屯負責人、監測員對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職責,做到層層明責任,事事抓落實。

    4.建立隱患責任問責制度。對可預見的地質災害隱患,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造成重大傷亡事故、重大經濟損失的,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二)認真制定和落實轄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及應急預案

    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組織人員對本轄區內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及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詳細調查。在此基礎上,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認真編制、修訂本轄區、本部門《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及各地質災害易發區應急預案、地質災害隱患點《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建立鄉鎮、村(社區)、部門應急隊伍。各鄉鎮人民政府、各部門編制的《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制定易發區預案、地質災害隱患點《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于2020731日前報縣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辦公室備案(辦公室設在縣自然規劃局,辦公室電話07725122442、07725125136,郵箱:rsxdhg@163.com)。

    (三)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平臺及空間數據庫建設

    自然規劃、水文、水利、氣象等部門應加強溝通協作,做到信息共享,為汛期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提供準確、科學的技術保障;自然規劃部門要對地質災害空間數據庫的數據信息不斷更新,要在防災明白卡”“避險明白卡的數據信息基礎上擴充信息量,務必使空間數據庫的數據信息能真實反映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本現狀,為政府領導指揮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四)切實加強汛期三查制度(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

    在汛期來臨之前,各鄉鎮人民政府及自然規劃、教育、科工貿、公安、民政、財政、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文體廣、衛生健康、林業、氣象、水文等有關部門,要按照方案要求的部門職責分工,做好轄區范圍內地質災害易發區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易發區的管理,負責本轄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易發區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應急處置和防治工作;住建部門要組織開展對各建設單位、工業企業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特別注重對各類重大工程施工場所的排查;交通、鐵路部門要加強交通工程建設中地質災害隱患的防治,負責重要交通干線、鐵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應急處置和防治工作;水利部門要加強重點中小河流的治理,負責水庫、電站(壩、渠)等水利設施地質災害的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旅游部門負責對旅游景觀點可能危及游客安全的不穩定斜坡、危巖地質災害進行排查、監測、應急處置和防治工作;衛健、科工貿、文物、人武部門分別負責做好醫療場所、國有企業、文化保護單位、軍事設施周邊隱患排查、監測、應急處置和防治工作;教育部門負責做好學校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應急處置和防治工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科普教育列入中小學生安全常識教育內容;林業、生態環境部門要強化資源開發中的生態保護,負責開展地質災害易發區生態環境監測評估,負責做好本部門及下屬管轄單位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應急處置和防治工作;應急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礦山安全生產、尾礦庫(壩)廢渣堆場及地下開采形成的采空區的安全隱患排查防范工作;公安、財政、民政、科工貿、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做好各自部門及下屬管轄單位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應急處置和防治工作;氣象、水文部門要做好氣象、水文預警信息的收集,會同自然規劃部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各部門對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制定應急預案,設置警示標志,落實監測責任,并采取相應的防災減災措施。

    (五)嚴格執行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制度

    汛期期間,縣自然規劃及相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堅持值班制度,主汛期實行日報制度,保證24小時不間斷通訊聯絡,一旦出現地質災害險情、災情,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應急搶險工作,同時按地質災害險情、災情速報制度逐級報告。

    (六)做好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出現地質災害臨災險情或發生地質災害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應立即派人員趕赴現場,組織應急調查并依照相關規定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訂版)》,組織實施各項搶險救災工作,各有關部門應按照分工,配合做好相應的各項應急工作。

    (七)嚴格執行工程建設項目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

    在地質災害隱患點不得進行工程建設,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治理并經驗收合格后,方能開展工程建設。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各類工程建設項目,應當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尚行匝芯繄蟾嫖窗ǖ刭|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不得批準其可行性報告。對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或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縣教育、科工貿、民政、自然規劃、住建、交通、水利、文體廣、衛生健康、林業等有關部門應依照工程建設項目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要求,對本行政主管范圍內的已建或在建工程項目是否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進行認真排查,排查內容應包括:已建工程項目是否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已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但是否執行了三同時制度(即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是否依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采取了相應的防范與治理措施;在建工程項目是否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是否依照三同時制度進行工程建設。

    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各相關部門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所規定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及進行工程項目建設時,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各鄉鎮人民政府應加強對群眾削坡建房監管,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

    自然規劃部門要切實加強監督管理,對未執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三同時制度的項目建設單位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未經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因工程建設因素誘發地質災害的,從快進行事故責任界定,造成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依法給予行政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根據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項目業主承擔治理責任。

    (八)樹立新觀念,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工作向前發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自然規劃、宣傳、教育等部門應樹立新觀念、創新工作思路、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要結合我縣的基本縣情,結合國家防災減災日”“世界地球日”“土地日等宣傳活動,通過電視、報刊等載體加以宣傳報道,同時充分利用我縣特有的民族坡會群、廟會、社日及其他節慶活動,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組織村(居)民和群眾主動參與,各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要組織單位員工參與,使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為村(居)民和群眾、單位員工的自覺行為。適時組織進行防災避險應急演練,讓村(居)民、單位員工、學生熟悉報警聲音,一旦聽到警報聲,就會自覺、迅速地作出反應。指導社會公眾認識地質災害的一些前兆特征,掌握預防、避讓地質災害的基本知識。

    自然規劃部門要加強對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進行地質災害防治法規和防治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五個到位(簡要概括為評估、巡查、預案、宣傳和管理等五個方面)等內容,從而提高防治工作責任人的地質災害防治法規知識和監測責任人的監測業務知識。

    縣教育部門要在學校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充分利用課外舉辦的隊日”“團日活動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題教育,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九)基本要求

    1.村(社區)屯(組)、企事業單位做到四應有。

    1)應有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群眾轉移預案;

    2)應有地質災害防治值班制度、監測制度、巡查制度、速報制度;

    3)應有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監測員;

    4)應有地質災害防治簡易監測工具、通訊工具。

    2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做到四應知。

    1)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點的個數、具體地點、災害規模、影響戶數與人數;

    2)災害點的轉移路線和具體應急安置地點;

    3)汛期各階段的監測時間與監測次數;

    4)災害點發生變化時如何組織緊急避讓與如何上報。

    3.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做到四應會。

    1)在災害點的主要位置設置監測標尺和標點實施監測;

    2)用三種簡易監測方法、利用簡易監測工具進行測量;

    3)對監測數據進行記錄、分析,并做出初步判斷;

    4)采取應急措施進行臨災時的妥善處置。

    (十)方案解釋部門

    本方案由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

    (十一)本方案由發布之日起實施。


    附件:1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地質災害隱患點、重點易發區目錄

    2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自治區重點預防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責任人一覽表

    3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自治區重點預防的地災災害易發區責任人一覽表

    4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特大型險情)地質災害隱患點及責任人一覽表

    5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大型險情)地質災害隱患點及責任人一覽表

    6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中型險情)地質災害隱患點及責任人一覽表

    7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全縣各鄉鎮)地質災害隱患點及責任人一覽表7.1—7.23

    8融水苗族自治縣2020年一般地質災害隱患點統計表

    9融水苗族自治縣地質災害易發村屯統計表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710日印發

    — 13 —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 地址:融水鎮拱城街17號
    聯系方式:rswg@163.com 聯系電話:0772-5122412
    網站標識碼:4502250002
    在线观看AV站网免费观看
  • <legend id="puhvb"><noscript id="puhvb"></noscript></legend>
    <rp id="puhvb"><object id="puhvb"></object></rp>
    <form id="puhvb"></form>

    <em id="puhvb"><strike id="puhvb"><u id="puhvb"></u></strike></em>